-
【2022年宜宾招商】宜宾外贸进出口总值创新高 2021 年达 236.5 亿元同比增长 29.2%
宜宾外贸进出口总值创新高 2021 年达 236.5 亿元同比增长 29.2% 一、外贸进出口的突破性增长与结构优化 2021 年,宜宾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历史性突破,达 236.5 亿元,较 2020 年同期增长 29.2%,列四川省第三位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标志着宜宾市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,外贸发展迈上新台阶。与 2017 年的 57.6 亿元相比,宜宾外贸进出口总值短短四年间翻了两番,总值排名从全省第六位跃升至第三位,展现了宜宾外贸发展的强劲势头。 从外贸结构来看,新兴产业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。2021 年,宜宾手机出口 75.7 亿元,占同期全省手机出口总值的 87.3%,成为外贸出口的 “主力军”;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 7.8 亿元,增长 174.1%,增速显著;新增汽车出口 3.5 亿元,实现了汽车出口从无到有的突破。这些数据表明,宜宾市外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。 二、民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与发展环境 民营企业是宜宾市外贸进出口的主力军,2021 年实现进出口 171.8 亿元,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 72.6%。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,得益于宜宾市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。近年来,宜宾市积极落实国家和省上的外贸扶持政策,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,鼓励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,开展跨境电商业务。 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,宜宾市建立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,为企业提供报关、物流、融资等一站式服务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;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,推出了外贸企业融资担保、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产品,缓解企业资金压力;同时,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国际展会、开展外贸业务培训,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业务水平。 三、外贸增长背后的产业支撑 宜宾市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,离不开其坚实的产业支撑。近年来,宜宾市大力实施 “产业发展双轮驱动” 战略,一方面巩固提升传统产业,如白酒食品产业,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兴产业,如智能终端、动力电池等。智能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,带动了手机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产品的出口;动力电池产业的崛起,吸引了相关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口,同时也为未来的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。 此外,宜宾市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和开放合作,依托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,拓展外贸进出口渠道,提高外贸发展的便利性和效率。 四、未来外贸发展的展望与举措 展望未来,宜宾市将继续发挥产业优势,推动外贸进出口持续稳定增长。一方面,进一步壮大智能终端、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,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,增强国际竞争力;另一方面,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,推动白酒、农产品等传统产品的出口,优化外贸产品结构。 为实现这一目标,宜宾市将采取以下举措:一是加强外贸主体培育,鼓励更多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贸龙头企业;二是拓展国际市场,组织企业参加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展会和经贸活动,开拓新兴市场;三是完善外贸服务体系,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,提高通关效率,降低企业成本;四是加强与高校、科研机构的合作,开展外贸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,为外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 宜宾市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,是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。未来,随着产业升级的深入推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,宜宾市有望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,为全省外贸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
2022-01-27
-
【2022年芦山县招商】芦山县一季度签约 230 亿元 重大项目激活发展新引擎
芦山县一季度签约 230 亿元 重大项目激活发展新引擎 芦山县举行 2022 年一季度项目集中签约仪式,17 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 125.9 亿元,加上金融机构授信 100 亿元,累计签约金额达 230 亿元,涵盖文旅康养、绿色工业、基础设施等领域,为芦山融入川藏铁路建设等国家战略注入动力。 一、招商引资:产业升级与战略机遇结合 签约项目中,文旅康养项目占比 40%,包括投资 30 亿元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项目,将开发科普研学、生态民宿等业态,预计年接待游客超 100 万人次。绿色工业项目投资 45 亿元,涵盖纺织、新材料等领域,某纺织企业投资 20 亿元建设智能生产线,投产后年产值超 30 亿元,带动就业 2000 人。 依托川藏铁路建设机遇,签约投资 15 亿元的物流园区项目,将建设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,预计 2025 年货物吞吐量达 500 万吨,成为川西北物流枢纽重要节点。 二、金融赋能:政银企合作破解资金瓶颈 四川银行、农发行等金融机构授信 100 亿元,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。其中,4 亿元专项贷款用于博洋纺织等企业技改扩能,预计产能提升 40%。政银企保座谈会上,推出 “园区贷”“技改贷” 等金融产品,2022 年一季度为企业融资超 8 亿元,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。 芦山县县长在致辞中表示,将建立 “政府搭台、银企唱戏” 长效机制,2022 年计划开展对接活动 6 次,促成融资超 20 亿元。 三、发展愿景:重大战略与产业集聚 芦山县处于川藏铁路、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叠加区,此次签约项目紧密围绕 “传奇古姜城・魅力新芦山” 定位,未来将重点发展文旅、绿色工业、特色农业三大产业集群。参考资料显示,芦山县 2021 年 GDP 增长 7.8%,此次签约项目达产后,预计 2025 年 GDP 突破 150 亿元,较 2021 年翻一番。
2022-01-24
-
【2022年长宁县招商】长宁 23 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168.8 亿元投资夯实产业根基
长宁 23 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168.8 亿元投资夯实产业根基 宜宾市长宁县举行 2022 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,23 个项目总投资 168.8 亿元,涵盖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、民生事业等领域,其中产业项目占比 78%,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 一、产业项目: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18 个产业发展项目中,牟家坪储气库先导实验工程投资 50 亿元,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保障项目,建成后年储气量达 5 亿立方米,保障川南地区能源供应。某智能终端项目投资 30 亿元,建设生产线 10 条,预计年产能 500 万台,带动电子信息产业链集聚。 绿色食品项目投资 15 亿元,建设竹荪深加工基地,年加工竹荪 2 万吨,推动长宁 “中国竹荪之乡” 品牌升级,预计带动 1 万户竹农增收。 二、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 2 个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交通路网升级和污水处理厂扩建,投资 10 亿元的县域交通环线项目,将改善 10 个乡镇的交通条件,缩短物流时间 30%。2 个民生项目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和学校扩建,预计惠及居民 3000 户,新增学位 2000 个。 要素保障项目为电网升级工程,投资 3.8 亿元提升供电可靠性,满足新增产业项目用电需求,年供电能力提升 20%。 三、推进机制:专班服务与工期倒排 建立 “一个项目、一个专班、一本台账” 推进机制,县领导牵头协调土地、环评等事项,牟家坪储气库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 6 个月,创长宁重大项目落地速度纪录。施工方实行 “白 + 黑”“5+2” 工作模式,确保 23 个项目年内全部竣工或投产。 参考资料显示,长宁 2021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%,此次集中开工项目达产后,预计年新增产值超 100 亿元,税收超 8 亿元,带动就业超 5000 人,为长宁建设 “天府旅游名县” 和 “四川竹产业强县” 提供支撑。
2022-01-13
-
【2022年朝天区招商】朝天区 “三大举措” 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办事 “不出园区” 成常态
朝天区 “三大举措” 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办事 “不出园区” 成常态 广元市朝天区以 “最多跑一次” 为目标,通过 “清堵提速、服务增效、机制创新” 三大举措,打造 “企业办事不出园区” 服务体系,2022 年累计解决企业问题 30 余个,市场主体满意度达 97%。 一、审批改革:流程再造与专项治理 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项治理,将审批事项从 72 项缩减至 36 项,一般项目审批时限从 1 年压缩至 40 个工作日内。成立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,2022 年协调解决某食品企业用地审批难题,从申报到获批仅用 20 天,较法定时限缩短 60%。 推行 “园区代办制”,在经开区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,可办理企业设立、项目备案等 80 余项事项,2022 年累计代办业务 500 余件,实现 “园区事园区办”。 二、政企沟通:常态化会商与精准服务 建立每两月一次的政企会商会制度,2022 年已召开 2 次,梳理解决融资、用工等问题 30 余个。某电子企业通过会商获专项贷款 3000 万元,缓解资金压力;某农业企业反映的原材料运输问题,通过协调开通专线物流得以解决,运输成本降低 12%。 出台《朝天区优化营商环境六大机制》,明确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,每位县级领导挂钩 3-5 家重点企业,2022 年累计走访企业 120 家次,收集需求 87 条,办结率 100%。 三、政策创新:要素保障与环境升级 设立 1 亿元产业发展基金,对新入驻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设备补贴,2022 年已扶持项目 8 个。人才政策上,建成人才公寓 200 套,对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 50 万元购房补贴,2022 年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150 名。 参考资料显示,朝天区 2021 年新增市场主体 1800 家,同比增长 20%;2022 年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上升至全省山区县前 5,“企业办事不出园区” 模式被《四川日报》列为典型案例。
2022-01-10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